药物进入人体发挥治疗作用,需经历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四个步骤,由于该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在同种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上存在较大的反应差异,这也是同种药物、同样的剂量用于相同疾病,疗效会相差甚远,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以药代动力学为指导,通过测定药物在患者体液(多为血液)中的浓度,使临床医生确认患者是否接受了足够量的药物治疗,并依据患者个体的情况调节用药剂量,实现“精准用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或减小因药物浓度过大而导致毒性作用的有效手段。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主要应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预防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B、NK、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从而使组织损伤得以减轻。
免疫抑制剂通常具有较强的毒性,尤其是肾毒性,因此,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在低剂量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和高剂量产生毒性之间取得平衡,这也是治疗效果得以保障的关键。
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菌素A、他克莫司)和霉酚酸脂,由于其治疗窗窄(即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其药代动力学存在明显的个体内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需要密切监测药物浓度,以确保药物处于安全有效的治疗范围。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及特点
环孢菌素A和他克莫司属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作用于T细胞活化信号通路过程中的钙调磷酸酶,抑制活化T细胞核因子的脱磷酸化作用,阻止其进入细胞核,抑制IL-2及其他与生长和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转录与释放,实现免疫抑制作用。
受饮食结构、遗传学、药物相互作用等影响,不同CNI药物服用者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饮食结构影响CNI生物利用度;CYP3A4、CYP3A5基因的差异会影响CNI类药物的代谢过程,且同期其它药物的服用也会影响该类药物的代谢及排泄过程。因此,定期进行CNI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药物疗效、降低/避免药物毒副作用的关键。
霉酚酸作用机制及血药浓度监测必要性
霉酚酸(MPA)是次黄苷酸脱氢酶(IMPDH)的高效、选择性、可逆、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进而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其他细胞可通过补救途径合成嘌呤),从而阻断这些细胞中DNA的从头合成途径,发挥相关免疫抑制作用。
(MPA的作用机制)
霉酚酸类药物代谢动力学受移植术后时间、肝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研究表明,霉酚酸在体内的暴露水平个体差异大,且MPA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高度相关。因此,对MPA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多份专家共识已经明确,进行MPA血药浓度监测是用药过程中的的必要手段。
达瑞检验基于串联质谱平台,开展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项目,旨在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精准依据,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