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预防进展速递

发布日期:2023-11-24浏览次数:
出处:达瑞检验微信公众号

子痫前期概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全球发病率为 2%~8%,是导致妊娠期妇女与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子痫前期(PE)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可同时伴有肝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肺水肿、血小板减少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
       子痫前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终止妊娠是治疗PE的唯一手段,因此,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价和预防是改善母婴结局的重要手段。

子痫前期的药物预防

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可非选择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COX)并减少血栓素(TXA2)的分泌。而PE患者表现为强烈收缩血管的血栓素(TXA2)增多,舒张血管的前列腺素(PGL2)减少,阿司匹林可干扰两者的不平衡从而预防PE的发生。


使用原则:2020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推荐对子痴前期史、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肾脏疾病史等子痴前期的高危因素者,可以在妊娠早中期(妊娠12~16周)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依据个体因素决定用药时间,预防性应用可维持到妊娠26~28周。


安全性: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母胎是安全的,目前我国将阿司匹林作为预防PE的首选用药。


  

质子泵抑制剂(PPI)

作用机制:质制泵抑制剂或可通过发挥血红素加氧酶-1的抗氧化作用预防PE。最新研究表明该类药物还可通过抑制sFlt-1和sEng释放和分泌,提供对子痫前期患者的保护。


安全性:现有研究表明宫内暴露PPI环境与先天性畸形、围产期死亡率增加的风险无关,也没有发现与孕妇不良围产结局显著相关,安全性较为良好。


其他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普伐他汀、常用降糖药二甲双胍、抗氧化剂褪黑激素和左旋氨基酸麦角硫因均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对PE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但此类药物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与研究,目前不作为常规PE预防用药进行使用。

       此外,钙剂的补充可能起到逆转PE患者内皮细胞的活化,可降低PE的发生风险。目前有研究表明高剂量的钙补充(≥1g/d)可能降低PE和早产的风险,但也有研究证明补充钙剂会增加HELLP综合征的风险,因此需要更大规模、高质量的实验进行证实。

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评价

      子痫前期的传统诊断方式需要在症状出现后才确诊,无法提早进行预防干预,在实际临床使用中存在较大局限性。


      过去10年的大量研究发现平均动脉压( meanarterial pressure,MAP)、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uterine artery pulsatility index,UTPI) 、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 和血清胎盘生长因子( 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 等对子痫前期的预测具备良好的检出性能,可用于子痫前期的风险预测。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价系统综合孕期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含量情况,结合平均动脉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影像学等检测结果情况,即可计算出子痫前期的风险值,辅助医生评估风险。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及达瑞自有技术平台,达瑞检验已开展子痫前期风险评估检测项目,可实现孕早期、孕中期预测,孕晚期评估和随访检测,为子痫前期防治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